为同类而亡的悲伤,是动物的本能,惶论于人。
李文亮,辽宁锦州人,1985年出生,属牛。
七年学医,九年从医,他用黑色眼睛,痴痴地寻找光明。
作为一名眼科医生,给世界带来光明是他的职责。
2月7日凌晨,他却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生命,享年35岁。
殁于这场灾难的人很多。
然而,李文亮注定不只是一个数字。
一双明亮的眼睛,一个诚实的灵魂,一位至仁的医者。
2019年12月30日,他第一个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,被称为疫情“吹哨人”。
虽然哨音被淹没,但真相很快被打捞;
虽然预警被忽略,但气节却永驻人心。
后来他说了一句话:
一个健康的社会,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。
天地死寂,可明明人声鼎沸。
原以为,这世界本就是浑浑噩噩、庸庸碌碌的模样。
没想到,李文亮以这种方式捍卫了世道尊严。
对工作极端负责认真、真实而敢于说出事情真相,本是一道很低的道德良心门槛,何时变得那样高不可及?
此时此刻才明白:一个人、一辈子,大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够了。
大疫之中,所有人都在认真思考,思考善良与诚实,科学与理性,坦荡与真谛。
公道藏于心,无言泪自流。
世上所有东西都可压抑,唯有悲伤不可压抑。
为同类而亡的悲伤,是动物的本能,惶论于人。
哨声骤息,生命停摆。
这个悲伤的黎明,窗外还有未融的点点白雪,幻想着那是落下的一树樱花。
樱花如雪,片片散坠,待到春暖花盛时,谁人与共?
岂有豪情似旧时,花开花落两由之。何期泪洒江南雨,又为斯民哭健儿。
前人已经写好挽歌,只待后人悲壮往赴。
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
愤怒与团结并行不悖,批判与战斗同向发力。
这应是公民成熟理性的基本觉悟,也应是整个社会同克时坚的基本共识。
终究,我们还要对未来保持信念。
现在,整个国家、整个社会需要每个人恪尽职守。
致敬与恸哭之后,昂起头颅继续前行。
像这位老大爷,戴着口罩,提着手风琴,在无人的街上忘情地弹奏着那首坚强乐观的曲子:



